今年的五四青年节,上映了一部特殊的影片《香港大营救》,观影之后内心很复杂,敬佩、愤怒还有一些说不明白的感觉,感动并感慨着。
如果没有这次大营救,可能会少了毛泽东、柳亚子互和《浣溪沙》的文坛佳话;如果没有这次大营救,新中国的第一任文化部长也许不是茅盾;如果没有这次大营救,共和国史上可能会少了一位才华横溢的外交部长乔冠华;如果没有这次大营救,何香凝女士可能不会与廖仲恺先生合葬于中山陵;如果没有这次大营救,就没有著名剧作家夏衍和袁水拍、文艺理论家胡风、报人范长江和邹韬奋、国学大师梁漱溟、漫画家丁聪、科学家高士其、电影导演蔡楚生和司徒慧敏、演员金山和王莹……如果没有这次大营救,中国近现代文学史、学术史、政治史、艺术史都可能会是另一番面貌……
中国文人敢舍生就义,且死不旋踵;能苟且忍辱,成千古文章,这是属于他们的矜持与自重,是他们的一身风骨,是千百年后仍能为人称道的高尚品德。
“山河可破,魂魄不能丢”“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这是影片中的两句台词,每次读到让人热血沸腾,这不禁让我产生了对西南联合大学在恶劣条件下坚持教书育人的联想,虽然这两件事毫无关联,但是我都被文人身上那种宁死不屈,坚持理想的精神感动着。这种精神,时至今日也没有消失,新旧更迭,如今做为新新人类的我们,继续活跃在社会主义的舞台上,做着前辈们一直在努力做好的事,继承和并发扬他们的精神!
最后,向参与“大营救”的各位致敬!
电影《香港大营救》口碑获赞 体现民族之魂电影《香港大营救》口碑获赞 体现民族之魂电影《香港大营救》口碑获赞 体现民族之魂电影《香港大营救》口碑获赞 体现民族之魂